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荀子與東亞政治社會
XUNZI AND EAST ASIAN SOCIETY 
開課學期
96-1 
授課對象
 
授課教師
佐藤將之 
課號
Phl1400 
課程識別碼
104 1450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必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四3,4(10:20~12:10) 
上課地點
共205 
備註
A24*:歷史思維、哲學與道德思考領域。可充抵通識
總人數上限:100人 
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本課的目的在於闡述荀子哲學之背景、內容、以及其對後世的莫大影響,以試圖瞭解在東亞國家政治社會運作與思想、價值之間的互動。本課將探討漢代以來的東亞政治和社會制度,即,「禮制」的形成。而且東亞各國國家的「禮制」不外乎荀子「禮治」藍圖的不同程度的實現。本課在結論部分也將指出:荀子「禮治」的理念甚至在日本天皇制的運作中可以看到。
本課的內容可分成三個部分:(1)荀子思想、哲學研究的概況;(2)荀子思想的背景與內容;以及(3)荀子思想對中國與東亞國家政治社會制度形成的決定性影響。
 

課程目標
本課的目的在於闡述荀子哲學之背景、內容、以及其對後世的莫大影響,以試圖瞭解在東亞國家政治社會運作與思想、價值之間的互動。本課將探討漢代以來的東亞政治和社會制度:即,「禮制」的形成。而且東亞各國國家的「禮制」不外乎荀子「禮治」藍圖的不同程度的實現。本課在結論部分也將指出:荀子「禮治」的理念甚至在日本天皇制的運作中可以看到。 
課程要求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 
指定閱讀
 
參考書目
教材:
王先謙:《荀子集釋》(有許\多版本,易入手)。
王先謙、久保愛:《荀子增注》(富山房,《漢文大系》本)。
梁啟雄:《荀子柬釋》:台北:台灣商務印書館(有幾種版本)。
J. Knoblock (trans.): Xunzi, vols. 1-3, CA: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, 1988─1994.

基本參考書:
牟宗三:《荀子大略》。台北:中央文物共應社,1953。
陳大齊:《荀子學說》。台北:中央文物共應社,1954。
韋政通:《荀子與古代哲學》。台北:台灣商務印書館,1964。
徐平章:《荀子與兩漢儒學》。台北:文津,1988。
廖明春:《荀子新探》。台北:文津,1994。
馬積稿:《荀子》。上海:上海古籍,2000。
藤川正數:《荀子解釋における邦儒の活動》
佐藤將之編:《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•國際荀子研究專號》,輯11,2004。
H. H. Dubs: Hsün-tze: The Moulder of Ancient Confucianism. London: Arthur: Probsthain, 1927.
Masayuki Sato: Confucian Quest for Order: The Origin and Formation of the Political Thought of Xun Zi. Leiden: Brill, 2003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期中考試 
30% 
 
2. 
期末考試 
40% 
 
3. 
出席以及上課表現 
30% 
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9/20  導論:荀子與馬勒(Gustav Mahler) 
第2週
9/27  對傳統荀子觀的商榷 
第3週
10/04  研究《荀子》內容的方法 
第4週
10/11  《荀子》的文獻問題:
《荀子》一書能代表荀子本人的思想?考證《荀子》文本的問題
 
第5週
10/18  荀子的生平概述 
第6週
10/25  荀子思想的淵源 
第7週
11/01  稷下學與荀子之核心概念「治」與「亂」 
第8週
11/08  戰國末年之思想潮流與荀子之「變化論」 
第9週
11/15  期中考試 
第10週
11/22  荀子「性惡論」之系譜 
第11週
11/29  荀子的天人關係論中的「分」與「參」 
第12週
12/06  荀子的「禮治」之內涵 
第13週
12/13  荀子的「非語言」統治術:「誠」和「樂」 
第14週
12/20  荀子哲學對東亞政治社會之形成 
第15週
12/27  荀子禮學與日本的傳統價值 
第16週
1/03  日本明治知識份子與荀子「哲學」之發現 
第17週
1/10  結論:荀子研究的脈絡化 
第18週
1/17  期未考試